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近代大学职能演化与教师发展
作者:
孙存昌 著
定价:
32 元
页数:
234页
ISBN:
978-7-309-11850-6/G.1525
字数:
165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西方近代大学在几百年中逐渐形成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中国近代大学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渐得到彰显。大学职能在较短时期中的变化对大学教师发展会提出新的要求,使得其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近代大学职能的演化通过高等教育制度、管理实践、教师群体内部关系,以及教师个体教育实践与反思等中介机制对大学教师发展起作用,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主要教师素质也因此得到发展与提升。
       本书适合高等教育学、历史学、档案学等相关专业学者研读,也适合广大对近代中国大学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孙存昌,男,1980年生,河南淮滨人,苏州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现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教师发展、高等教育理论等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两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书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近代大学职能演化的轨迹
       第一节 培养人才职能的彰显
       第二节 发展科学职能的彰显
       第三节 社会服务职能的彰显
      
       第二章 培养人才职能阶段大学教师发展
       第一节 近代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状况
       第二节 近代大学教师教学态度状况
      
       第三章 发展科学职能彰显后大学教师发展
       第一节 近代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近代大学教师教学态度的发展
       第三节 近代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凸显
      
       第四章 社会服务职能彰显后大学教师发展
       第一节 近代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近代大学教师教学态度的发展
       第三节 近代大学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
       第四节 近代大学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形成
      
       第五章 近代大学职能影响大学教师发展的中介机制
       第一节 通过高等教育制度产生影响
       第二节 通过大学管理产生影响
       第三节 通过教师群体内部关系产生影响
       第四节 通过教师个体教育实践、教育反思产生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