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教育六问
作者:
鲍鹏山 著
定价:
35 元
页数:
245页
ISBN:
978-7-309-11527-7/G.1480
字数:
19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作者运用自己研究所长,立足于现代文明下的教育理念,并结合自己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从传统文化,尤其是从两千多年前孔子所开创的人类教育那里,撷取丰厚资源,汲取充足养分,评说当下中国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明确指出前行的方向。
      

作者简介


       鲍鹏山 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研究。出版《寂寞圣哲》《中国人的心灵》《风流去》《论语导读》《孔子传》《孔子如来》《先秦诸子八大家》等。2013年创办浦江学堂。
      

书摘


       自序
      
       本书是回望之作。
       教育,曾经有过优美的形式。庄子笔下的杏坛,一泓碧水,一树杏花,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让多少后人向往,以至于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作是人生三乐之一。教育,曾经是何等有魅力的事业;教育,曾经是多么富有人性的人类生活!
       教育,曾经拥有高尚的内容。在孔子、苏格拉底那里,教育是智慧的操练和德性的修炼。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曾经,教育唤醒人的生命,变化人的气质,开廓人的心胸,提升人的境界。曾经,教育使人高尚,使人优雅,使人体面,使人纯粹,使人森严而活泼,伟岸而温暖。
       本书是失望之作。
       今日的教育,有其不可否认之价值,其适应现代人类生产、生活,促进科学、技术与学术、思想的进步,培养能操持现代科技的现代劳动者,都远远超越古人。但是,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在功利主义和工具崇拜的双重推动下,教育所不可缺失的那些固有的价值,正在流失以至于被人遗忘。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训练与培训——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训练和大学阶段的就业培训。
       教育,似乎已变得不再美好,不再具有诗意,甚至缺乏人性。
       本书是眺望之作。
       身处今日之教育,回望曾经的美好与高尚,不免浩叹。但是,我仍然相信,由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开创的人类美好之教育,其血脉之中高贵的遗传密码,依然会护佑教育的纯粹,引导教育的上升!而今日杏坛之上的中国数百万教育工作者,其智慧,其愿力,也必将托起教育的未来!
       愿以此书向同道们致敬并求教。
      
       目录
      
       教育何为
       教师何为
       何为素质(上)
       何为素质(下)
       经典何为
       何为教材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