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思南师范学校志(1919—2012)上下卷
作者:
冉贵生 主编
定价:
150 元
页数:
829页
ISBN:
978-7-309-11925-1/G.1537
字数:
89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彭远斌
      
       国有国史,校有校志。志者,记也。校志,自然是对一个学校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而这部校志记述的,是一段已经定格的历史,不能忘记的辉煌岁月。
       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始建于1919年,校址位于乌江河畔的思南县城。据考证,这里也是明朝时期的“为仁书院”旧址,贵州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三传弟子李渭曾在此讲学传道,其文脉可追溯到数百年前。历史沧桑,薪火相传,千载绵延的乌江文脉,实现了与现代师范教育的接轨。此后的近百年间,学校曾9易校名,5迁校址。
       改革开放后,学校抢抓机遇、锐意改革、蓬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果,成为贵州省三所重点师范学校之一,驰誉全国的中师名校。先后八次受到国家有关部委表彰: 198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师范学校,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大中专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1996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四百佳”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合格师资”的理念,始终不渝地把为铜仁地区基础教育服务作为办学的根本方向,为铜仁地区培养了近万名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在“献身教育,回报山乡”的校训感召下,学校毕业生扎根于铜仁地区乡村学校,为铜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以较高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跻身于全国中师名校行列。
       随着全国师范教育的改革调整,思南师范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其未来的命运走到了历史关头。2012年8月,学校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从思南县城整体搬迁至铜仁市川硐教育园区,新校区占地面积585亩,规划建筑面积21.16万平方米。同年12月,学校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凤凰涅槃。
       如今,我们正在继承思南师范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指导,突出特色办学风格,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训,造就学前教育及初等教育专业品牌,培养品学兼优的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师资,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贵州一流、辐射武陵、全国知名的学前教育名校,为基础教育做出新的贡献,续写新的辉煌。
       编写思南师范校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部校志是全面系统记述学校创建、演变和发展轨迹的著述性文献,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全书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地记述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脉络和历程,其悠久的办学历史,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彰显,有助于我们开发教育资源,继承优良传统,为升格的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决策参考。
       同时,对具体历史条件下思南师范各方面状况的描摹,有助于我们和后来者对当年的奋斗与辉煌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感受前行者们曾经的阳光、彩虹与风雨。
       以史为镜,走向未来。
       是为序。
      
       2015年9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大事记
       第三章 思南师范的创业和发展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思南师范的演变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思南师范的发展
       第三节 校址的变迁和校园建设
       第四章 组织机构建置沿革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思南师范组织机构概况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思南师范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第五章 德育工作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德育工作梗概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德育工作
       第六章 教学工作
       第一节 学制课程教材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学情况
       第三节 新中国时期的教学
       第四节 教学研究工作
       第五节 学生成绩考核分配
       第七章 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第一节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构建德育新框架
       第三节 制定《科技教育提纲》
       第四节 制定新的课程计划
       第五节 制定五年(1996—2000年)发展纲要
       第六节 开展评选“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的活动
       第八章 重大活动与会议
       第一节 教育工作会议
       第二节 中南、西南九省(区)中师联检
       第三节 共青团工作会议
       第四节 全国中师地理教学大纲研讨会
       第五节 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活动
       第六节 国家教委、省政府中师评估专家组对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进行省级评估情况
       第七节 又是石榴花开时,山里风光真不赖
       第八节 全国中师七省八校教育科研协作会议
       第九节 义务教育工程培训活动
       第十节 党建扶贫、支教活动
       第九章 文体卫生工作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文体卫生工作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的文体卫生工作
       第十章 教职员工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职员工人
       第三节 教职员工的待遇及生活状况
       第十一章 总务后勤工作
       第一节 校园概况
       第二节 校舍建设
       第三节 场地建设
       第四节 管理与设备
       第五节 经费情况
       第六节 食堂工作
       第十二章 思南师范学校科技开发公司
       第一节 公司沿革与建立
       第二节 公司经营宗旨与方式
       第三节 投入与效益创收
       第四节 农场
       第五节 公司员工
      
       下卷
      
       第十三章 思南师范大事记(1999—2012)
       第十四章 思南师范组织机构
       第一节 思南师范学校历任行政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节 思南师范学校历任党委班子成员
       第三节 各科室负责人名单
       第四节 思南师范历届工会人员名单
       第十五章 思南师范德育工作
       第一节 德育工作概况
       第二节 德育工作纪事
       第十六章 思南师范教育教学工作纪事
       第十七章 思南师范教研成果
       第一节 思南师范教师成果
       第二节 思南师范学生成果
       第十八章 思南师范的招生与就业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招生就业工作纪事
       第十九章 思南师范人事劳资工作
       第二十章 思南师范的文学艺术教育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新星文学社
       第三节 音乐、舞蹈
       第四节 美术
       第二十一章 思南师范总务后勤与校园经济
       第一节 校园概况
       第二节 校舍建设
       第三节 新校区建设工作
       第四节 食堂工作
       第五节 学校经费
       第六节 农场
       第七节 科技开发公司
       第二十二章 思南师范80周年校庆
       第一节 8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
       第二节 思南师范80周年校庆活动
       第三节 相关领导在80周年校庆大典上的讲话
       第四节 80周年校庆文艺作品
       第五节 贺电贺信摘登
       第六节 祝贺单位
       第八节 相关新闻报道
       第二十三章 思南师范升格工作
       第一节 思南师范升格工作概况
       第二节 思南师范升格申报工作历程
      
       附录 思南师范升格申报相关材料(申报材料、上级批复、专家意见等)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