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相辉”文化讲谈.第一辑
作者:
周国正 主编
定价:
30 元
页数:
283页
ISBN:
978-7-309-11639-7/C.306
字数:
24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上海市复旦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与复旦大学同根同源,其前身皆为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办于1905年的复旦公学。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之际,复旦中学发起成立“复旦基础教育论坛”,复旦大学担任顾问单位;2010年,在复旦大学领导下,“复旦基础教育论坛”发展为“复旦基础教育联盟”,复旦大学在课程、师资建设等方面支持中学发展。
       自1905年诞生,在“自强育人”的教育追求中,复旦中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一大批诸如陈寅恪、罗家伦、胡绳、金冲及、陈望道等文化名人、大师及15位院士。桃李满天下,英才遍寰宇。
       基于独特的大学及联盟资源以及丰富的校友资源,为更好地践行博雅教育以培育渊博雅正的文化人,复旦中学于2007年开设面向全体师生的“相辉”文化讲谈,邀请以复旦大学教授和中学校友为主体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开设讲座。
       “相辉”文化讲谈中“相”取自于复旦中学和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之名,“辉”取自于复旦中学和复旦大学老校长“李登辉”之名。原名“相辉”文化讲坛,2009年更名为“相辉”文化讲谈。至2015年4月,讲谈已举办59讲。
       讲谈以“讲”为主,在解读诠释中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传承。“相辉”文化讲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整合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复旦百年文化积淀,设计了六大模块二十四个专题的内容,邀请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名人大师和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共同阐释和传递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精髓与科学精神,拓展师生文化视野,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讲谈以“谈”为辅,在对话互动中增进理解、促进文化自觉。“相辉”文化讲谈在讲座结束后会预留半小时的时间,由师生围绕讲授主题进行现场提问,搭建起师生对话互动的平台。“提问—释疑”的环节在让师生进一步感受大师睿智与魅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师生的文化责任感,增进了对于文化内涵的认同、对于异质文化的包容,有利于师生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
       讲谈以“研”为补,在研学探究中学会思辨、促进文化创新。“相辉”文化讲谈在鼓励师生积极思考,进行现场提问的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讲谈内容、以课题研究或主题辩论的形式开展后续思考与探究,进一步深化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学会文化思辨,取长补短,吐故纳新,在文化的思辨中进行文化的创作,促进文化的创新。
       经过近9年的建设,“相辉”文化讲谈已经逐渐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和博雅教育的特色课程,为进一步加强讲谈自身课程建设、提升讲谈文化内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博雅教育,特将讲座内容加以整理汇编,分卷分期出版,以飨读者。
      
       周国正
       2015年2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序 周国正
       第一讲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于漪
       第二讲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的文化意蕴 朱生坚
       第三讲 汉语语词的文化源 殷寄明
       第四讲 中国文化的现代意识 陆继椿
       第五讲 中国需要新教育 王宏甲
       第六讲 发扬优良城市精神,做优雅文明的上海人 程乃珊
       第七讲 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胡申生
       第八讲 榜样的魅力 黄斯璘
       第九讲 生活的艺术 胡雯
       第十讲 不废江河万古流 周国正
       第十一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淳子
       第十二讲 电影和电影市场 汪天云
       第十三讲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 杨云平
       第十四讲 先进无机材料在若干主要领域的应用 江东亮
       第十五讲 仁义礼智信和中国人 蔡仁美
       第十六讲 从屈原、陶渊明看中国传统文化 徐志啸
       第十七讲 中国的活力与中国文化 沈国明
       第十八讲 我的外交人生 程瑞声
       第十九讲 中华民族的形成 金冲及
       第二十讲 世界文明的盛会 张梅
       第二十一讲 中国饮食文化与青铜器 胡志祥
       第二十二讲 我是谁? 孙宗良
       第二十三讲 书须读破方精彩 任寿柏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