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谁说老年不精彩
作者:
王伯军 编著
定价:
20 元
页数:
194页
ISBN:
978-7-309-11836-0/C.313
字数:
14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围绕老年人离退休生活起点、中间过程和终点的智者感悟汇编作品,荟萃了散落于各类书籍、报刊、网站中有关老年人生活的生命体验和人生道理,对于老年人的离退休生活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价值。在我国日益步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这本小书在给老年人带来价值参考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一份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目前国内出版了许多适合老年人离退休后阅读的书籍和报刊,其中不乏精品。但由于这些精品散见于大量不同类型的书籍、报刊以及一些网站中,并不利于老年朋友和关注老年人生活的普通读者有效率地阅读。考虑到这一点,本书作者从自己工作和研究的角度,对大量的阅读材料做出取舍和梳理,精选并编撰了这本书的内容。
      

作者简介


       王伯军,1963年10月出生,浙江嵊州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研究生毕业。1987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10月后,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兼上海市干部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兼上海市领导干部疗休养中心(上海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现任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曾出版《干部素养是如何炼成的:一个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和思考》、《人才与人文:一个人才工作者的实践和思考(增订版)》。
      

书摘


       目录
      
       前言
      
       上篇 如何度过离退休综合征
       第1章 一位离休老军人的故事
       第2章 一位记者笔下的“离退休综合征”
       第3章 且说“干部退休综合征”
       第4章 百度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详细描述
       第5章 俞世勋医生谈离退休综合征的防治
       第6章 退休综合征宜“心治”
       第7章 老年心态掌握“一二三四五”
       第8章 老年生活质量,贵在心态
       第9章 治疗干部退休综合征要防止两种倾向
       第10章 全球应对退休综合征
      
       中篇 如何做一个不让人讨嫌的老年人
       第1章 季羡林长寿秘诀:无术胜有术
       第2章 退休十年的杂想
       第3章 王蒙自述:我的“黄昏哲学”
       第4章 “家道”之“老人道”
       第5章 补慈有方
       第6章 不做烦人长辈的16条秘诀
       第7章 我想这样年老!
       第8章 老年十忌
       第9章 写给70岁时的自己
      
       下篇 如何坦荡地面对死亡
       第1章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第2章 为什么要学生死学?
       第3章 生死学学什么及其学不到什么?
       第4章 四种生死观
       第5章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第6章 看见存在的遮蔽
       第7章 有尊严的死亡
       第8章 生死边缘的沉思
       第9章 论不免一死
       第10章 赵朴初的“人生七悟”和遗偈
       第11章 黄苗子的三份遗嘱
       第12章 毛泽东笑谈生死
      
       结束语
       附录 延伸阅读书目
       后记
      

书评       

我为何要写《谁说老年不精彩》

王伯军

      
       “谁说老年不精彩”,并不完全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生命实践的问题,一个生命体验的问题,一个生命态度的问题。现在有一个概念,叫“退休适用性培训”,是日本为解决员工退休后能够较好地生活所创造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退休适应性培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促使退休人员中的大部分摆脱消极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为迅速适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我的做法是通过编写这本书进行自我培训,提前埋下“种子”,等我退休的时候开花结果;用佛学的话语来表达,叫做“自度”。本书资料均来源于一些智者的论述,特别是一部分智慧老人的生命体悟;我的任务是将这些资料编辑成一本书,根据我的体验和理解,按照退休后起点、中间过程、终点这根红线,将这些资料“串”起来,所以叫“编著”。打个比方,我是在煲一锅“营养汤”,食材都是健康且优质的;至于我将它煲成了一锅“佛跳墙”还是“大杂烩”,那得由读者来评价。
       退休后“起点”、“中间过程”、“终点”这样三个阶段,“终点”的问题最大,用佛学的话语来表达,叫做“生死难了”。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中西智者都有独到的论述。苏格拉底说:“死可能比生更好。”柏拉图说:“死亡是灵魂从身体的开释。”亚里士多德说:“神圣理性不死。”奥勒留说:“以愉快的心情等待着死亡。”阿奎那说:“人在尘世生活之后还有命运。”笛卡儿说:“我们的灵魂比身体更经久。”康德说:“想得多,做得多,活得久。”黑格尔说:“死亡是对上帝之爱的最高行为。”斯宾诺莎说:“自由人的智慧不是默思死,而是默思生。”卢梭说:“憎恶死亡是人的天性。”费尔巴哈说:“死亡是生命的最后表露。”叔本华说:“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尼采说:“一切决定性的东西都在逆境中诞生。”荣格说:“死亡是生命的部分转换。”罗素说:“让死亡的恐惧缠住心是一种奴役。”狄德罗说:“活要充实,死要愉快。”李叔同(弘一法师)说:“悲欣交集。”梁漱溟说:“不求生,不求死,顺其自然。”季羡林说:“面对死亡,不饮恨,不吞声。”我的看法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能否豁达地直面死亡,与知识无关,与级别无关,与财富无关,与名气无关,与职业无关,与性别无关,与外貌无关,也与年龄无关,唯与心理准备(心灵养护)有关。所以,人活着,就要好好地活;人走了,便要洒脱地走。只有坦然面对老病,超越生死,才能使你的一生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
       “以科学武装头脑,以人文养护心灵。”能做到这两句话,大体上能够全面发展。当然,在不同的年龄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年轻人“以科学武装头脑”为主,因为要生存和发展;老年人则是“以人文养护心灵”为主,那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让老年生活更加精彩。现在提倡“积极老龄化”,与倡导老年人“以人文养护心灵”并不矛盾。其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是六位一体。我们既不应成为季羡林先生笔下的“散步教授”,无所事事;也不应像魏艾民少将所批评的那样,“把‘老有所为’的范围定得很窄,甚至认为只有在原来职务的范围内继续发挥作用,才算‘老有所为’”。魏艾民少将说得好:“老年人一切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言行,都是‘老有所为’的可贵表现。像带头遵纪守法,为后代讲民族美德和光荣传统,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也应看作是‘老有所为’。”同时,对应“积极老龄化”,在老年人中间普及“积极心理学”,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的一种新思潮,主张研究人类的优良品质和美德,充分挖掘人们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正能量,以促进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
       最后,我想对老年朋友们,尤其是离退休老干部和老知识分子讲三句话。一是感恩组织,接纳现实;二是放下自我,直面老病;三是超越生死,夕阳更红。这三句话也是今后我退休后的自我要求。
       (本文发表于2015年11月6日《苏州日报》B03悦读版)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