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教程
作者:
蔡基刚 总主编 肖英 著
定价:
35 元
页数:
202页
ISBN:
978-7-309-11380-8/H.2457
字数:
352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总序
      
       我国莘莘学子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一路辛苦十多年,到了大学还有英语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中小学英语主要学习通用英语,是为今后的应用打好基础,那到了大学还要求学习通用英语,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应对英语必修课程的考试,还是为了通过对他们毕业至关重要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是为了获得在英语环境中的日常生活交际能力,能够在街上指路,出国能够旅游?或是为了能够开阔眼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回顾国际上高校所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无论教学环境是全英语的英美国家和亚洲的我国香港,还是教学环境是母语的欧洲和亚洲的日本等,他们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可以说,这是国际上所有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价值。离开了为自己专业学习服务这一目的,大学英语就缺少存在的必要了。
       为自己专业学习服务的英语就是学术英语。学术英语(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下面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在高校层面上为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语言支撑的英语教学,旨在帮助大学新生从高中通用英语顺利过渡到大学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学术英语下面可分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两种。专门学术英语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词汇语法、语篇体裁以及工作场所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通用学术英语训练各学科中通用的听、说、读、写等学术英语交流技能,例如听讲座、做笔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课程论文、陈述交流研究成果和参加学术讨论等能力。更重要的是通用学术英语还注重培养学术素养,例如: 搜索、评价、综述和运用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完成研究项目的能力。这就是本教材提倡的通过学术英语学习要达到的5cEnglish: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ossculture。
       因此,本系列教材适合每个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学生。尽管很多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或许不主要搞学术研究,但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以及团队合作开展工作的能力是企业对任何一个他们理想的员工的要求。研究不仅仅在学术领域,也完全适用于职场。研究不仅仅是硕士博士的事情,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学会研究。美国小学生就开始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搜索文献和社会调查,写出“美国为什么要在日本扔原子弹”和“美国下层阶级对转基因食品看法”的报告,为什么中国大学生不能搞研究呢?
       根据2003年日本制定的《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日本教育界对中小学生、普通公民的英语学习要求和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要具备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后者是要具有能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使用英语的能力。日本科学家之所以能够从1949年起至今获得了22个诺贝尔科学奖,日本学者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在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中排名第一,这一切和日本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学术英语能力,尤其是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日本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实实在在,不做表面文章,训练学生用英语为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工具。日本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已为它的经济发展所证明。” (许国璋,1978)
       在当今世界上,85%以上的科技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的。一个大学生若不能阅读文献,了解本领域的世界前沿发展情况,不能交流本专业的信息和成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实际上,教育部早在200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1号文件中就提出了学术英语概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要求始终得不到落实。
       20世纪我国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与国际交流较少,英语几乎没有外在的需求,英语只能当作一种知识或兴趣来学习,掌握语法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只能突出其人文性一面: 通过外语学习,了解世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选择通用英语是可以理解的。但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我们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的社会都对大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有很强的需求,急需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语能力的人才,此时进行教学定位转移,选择学术英语才是正确的决定。
       2012年,以贯彻这一精神的《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简称《上海框架》正式诞生。这份我国第一个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地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学术英语交流技能,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学术英语教学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学术英语教学的实践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展。
       《通用学术英语系列教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编写和出版的。通用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有三个不同: 1) 两者在目的上不同,前者是为学生专业需求学习服务的,后者纯粹为打基础而学习,或为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2) 输入材料有所不同,学术英语选择信息性较强,以培养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一般人文科普文章和讲座为主,而通用英语主要是趣味性和可思性较强的故事、散文和新闻; 3) 教学方法不同,学术英语不仅仅是词汇、语法和句子分析,而是主要训练信息的查找、评价和表达等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结合课文主题开展具有一定研究性质的项目活动,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用学术英语和通用英语都是语言学习课程,都是在继续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技能,因此,在学习起始水平和课程难度上并无太大的差异。这可以从全国近百所高中开设通用学术英语得到证明。
       《通用学术英语系列教程》按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编写,共有下列四种: 《通用学术英语综合教程》、《通用学术英语视听说教程》、《通用学术英语写作教程》和《通用学术英语演示教程》。学术英语按这种方式编写在国内还是首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12年出版了《学术英语系列教材》按学科分类,有理工、医学、经济、管理和人文等分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了由清华大学外文系编写的《通用学术英语读写系列教材》,主要是读写方面的: 四册分别为《英语研究论文读写教程》、《英语文献综合读写教程》、《英语议论文读写教程》和《英语说明文读写教程》,且层次较高。 其对象是“英语能力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较高要求’的学生”,也即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的学生。而我们的《通用学术英语系列教程》的使用对象是大学英语三级或四级水平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2014年出版的《综合学术英语教程》也有四册,但属于同一类型按难易度分的,即《综合学术英语教程》一、二、三和四册,其对象是从本科新生开始的。可以说,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本科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起点又相对较低的《通用学术英语系列教程》在我国是第一套。有了编写《学术英语理工分册》和《综合学术英语系列教程》的经验和一些高校使用这两套教材的反馈意见,我们在编写《通用学术英语教程》时,编写理念更新颖,教材设计更完善,并又有了许多创新点。
       《通用学术英语系列教程》是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从几十年一贯的打基础性质的通用英语教学向为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学术英语教学转型的又一尝试。尽管国际上已有许多通用学术英语教材出版,但本土化的高校系列通用学术英语教材编写是首创。经验不足,错误难免,但该系列教材和我们正在进行的学术英语教学改革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她代表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发展的方向。
      
       蔡基刚
       2015.2
      

作者简介

书摘


       编者说明
      
       本教材共15个单元,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以长短相宜的英语学术讲座展开,并配有相关的学习任务。讲座视频材料取自现实生活语料,置学习者于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同时在提高听英语学术讲座能力时,丰富专业知识。本教材的各个单元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Lead-in): 该部分是本单元的准备阶段,提供一篇与主题相关的短文、短文理解练习和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练习,旨在帮助学习者在听之前,获取基本的背景知识和准备一定的语言素材。除完成以上练习外,课堂教学可以围绕讨论问题展开,在讨论中熟悉相关词汇、引导学生就主题相关话题进行批判性思维,循序渐进导入讲座内容。
       第二部分(Theme-related Activities):该部分提供两篇短小的学术讲座。为方便学习者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此部分讲座视频在教材前半部分为每篇4—6分钟,后半部分为每篇7—10分钟。课堂教学可将技巧和内容相结合,结合第三部分听力技巧展开,讨论演讲内容、演讲者观点的独特性、呈现观点的方式方法等。除理解性练习外,此部分还提供对相关词汇的训练和讲座记笔记练习(侧重学生笔记中框架意识)。
       第三部分(Listening Strategies):为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听英语学术讲座技巧,该部分将讲座分解、以慢动作的方式呈现。首先是阅读听力原文,让学习者在无听力压力的情况下体验技巧的运用,然后提供音视频训练资料供学习者进行专项训练。课堂教学也可从这个部分开始导入。
       第四部分(Speaking Skill):该部分提供一篇公共演讲技巧讲解小视频和相关的讨论问题,旨在帮助学习者利用这些技巧更好地理解学术讲座。此部分可以与第三部分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转换角色,听说互动。
       第五部分(Further Practice):该部分提供两篇篇幅较长的学术讲座。此部分讲座视频在教材前半部分为每篇7—10分钟,后半部分为每篇9—15分钟。该部分可作为学习者针对所学进一步练习自学之用,教师也可视课堂需要选择性地使用。此部分中的记笔记练习侧重笔记中的符号、观点与细节等技巧的运用。教师可通过检查和讨论笔记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技能,更好地掌握演讲内容,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
       以上各部分中的学术讲座和相关练习的音视频材料,在选材时尽量做到话题有趣、值得深思和探究,演讲者幽默风趣,利于课堂教学开展和培养学习者思辨能力和听英语学术讲座技能。
       本教材拟定一学期完成,建议每周安排一个单元。但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感谢总主编蔡基刚教授在教材设计和校对中的帮助和工作。
      
       编者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