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的影响因素
作者:
谢慧玲 王颢 程晓明 著
定价:
28 元
页数:
94页
ISBN:
978-7-309-11199-6/R.1428
字数:
10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合作医疗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由我国农民自发形成,政府推广实施的一种针对农村地区的初级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曾在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满足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农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银行曾对合作医疗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促进了中国卫生状况的显著改善和居民期望寿命的显著增加”,“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健康收益”。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开始出现大面积滑坡,覆盖率锐减。到2003年仅9.5%的农村人口参加合作医疗,79.1%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由于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制度,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1998~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因病休工天数、因病卧床天数均呈上升趋势,而农民健康水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医疗保障模式,从制度上解决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成为各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总结以往合作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10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农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目的就是通过新农合制度的运行和推广,降低农村居民的疾病经济风险,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程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逐步缩小城乡健康差距。
       2003年以来,在各方的密切配合下,新农合制度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农合的覆盖面、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均逐步提高。到2008年全国新农合参合率为91.53%,住院补偿受益率为6.27%,门诊补偿受益率为59.64%,上半年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约为36%。另一方面,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居民的潜在卫生服务需求。200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未参合农民相比,参合农民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升高,而两周未就诊率和应住院而未住院率降低。2008年,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农民的两周就诊率、住院率、两周未就诊率和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与2003年相比均有了明显的改善。
       随着新农合制度在全国从试点到全面覆盖,各地新农合制度在实施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目前,在新农合运行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实际补偿水平偏低。虽然自2003年以来,各地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稳步提高,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平均约为36%,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但是农民仍需自付65%左右的住院医疗费用,新农合的补偿水平尚不足以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偏低不仅影响参合者的受益程度,也会降低新农合的吸引力,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农合的工作重点从扩大覆盖面转向提高补偿水平,分析导致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偏低的原因,探讨影响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指导各地制定相关政策,稳步提高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促进新农合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农合实际补偿水平偏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2008年以前大多数研究只是在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时讨论了有关因素与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的关系或者其对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的影响,少有关于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影响因素的专题研究。另外,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偏低的原因分析多集中于通过对新农合运行现状描述提出可能的原因,少有研究从全局的角度、系统地探讨导致实际住院水平偏低的根本原因;而且对影响住院补偿比例的因素也多为理论探讨,少有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相关因素对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的影响程度。
       为推动新农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减轻参合农民的住院疾病经济负担,本研究选取开展新农合4年以上的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县(市、区)新农合制度运行状况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导致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偏低的根本原因,并从参合者、住院补偿制度和新农合运行状况三方面探讨影响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部分样本县(市、区)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人口状况
       二、经济状况
       三、医疗卫生投入
       四、卫生资源
      
       第二部分样本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情况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资与使用情况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状况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及实施状况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
       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八、总结
      
       第三部分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偏低的根源分析
       一、影响筹资的原因
       二、影响支付的原因
       三、影响医疗费用的原因
      
       第四部分样本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于问卷资料的参合者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影响因素分析
       二、基于样本地区新农合运行状况的影响实际住院补偿比例的关键因素分析
       三、研究发现
      
       第五部分典型案例研究
       一、云南省E县的概况
       二、云南省E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三、研究发现
      
       第六部分政策建议
       一、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