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创新研究
作者:
曾羽 著
定价:
35 元
页数:
284页
ISBN:
978-7-309-11307-5/G.1459
字数:
21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如何生成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是如何变迁的?导致制度变迁的动因又是什么?本书试图通过对这些命题的探究、追问与解构,阐明制度及其变迁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构建有效的高等教育制度安排,实现其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提供一个规范的理论框架。
       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及政策研究的主题,本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教育经济学等理论,以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为指引,在文献评述基础上,通过全方位的制度与政策变迁的历史梳理,借鉴欧美与亚洲等七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演进中的经验得失,对于现实制度存在的不足与局限进行反思与解剖,再辅以“增量渐进改革”制度创新案例的实证分析,进而提出规范性的制度设计框架,将问题导向的批判性分析与建构导向的理论性研究进行融合。

作者简介


       曾羽,男,贵州人,1962年3月出生,经济学博士,教授,贵州省管专家,硕士生导师。
       曾任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贵州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凯里学院院长等职,现任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要有:《特色办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应然之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等。著有:《飞扬的青春》《绚丽的青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青年事务管理》《强校才能强教》等著作十余部。担任贵州省省情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创意策划协会副会长,贵州省经济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书摘


       目录
      
       导言
       1.0 问题的提出
       2.0 研究的意义
       3.0 本书框架及主要内容
       4.0 技术线路和研究方法
       5.0 本书的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基本范畴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1.1 高等教育制度的界定
       1.2 教育制度变迁的内涵及其界定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经济学特征与属性
       2.1 高等教育的经济学属性
       2.2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特征
       第三节 经济理论中的制度学说
       3.1 制度经济学管窥:视角与流派
       3.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解读
       3.3 制度变迁理论述评
       第四节 国内外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相关研究综述
       4.1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变迁研究的主要动态
       4.2 关于国外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变迁的研究进展
       4.3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制度分析
       4.4 文献评述
      
       第二章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及其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造与形成
       1.1 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
       1.2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大跃进”
       第二节 “文革”时期高等教育制度的颠覆与扭曲
       2.1 “文革”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停顿及制度颠覆
       2.2 “文革”期间高校招生工作恢复与制度扭曲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制度的恢复
       3.1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新恢复
       3.2 研究生教育及学位制度的确立
       3.3 多形式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改革
       4.1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
       4.2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改革
       4.3 高等学校教学制度的探索与改革
       第五节 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5.1 由精英转向大众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
       5.2 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5.3 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
       5.4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
      
       第三章 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欧美等国高等教育制度
       1.1 英国高等教育制度
       1.2 美国高等教育制度
       1.3 德国高等教育制度
       1.4 法国高等教育制度
       1.5 俄罗斯高等教育制度
       第二节 亚洲等国高等教育制度
       2.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
       2.2 印度高等教育制度
       第三节 国际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启示与借鉴
       3.1 重视集权向分权、再到自主的制度设计
       3.2 强调建立中介组织或机构的重要性及相关
       政策产品的供给
       3.3 注重保持大学独立学术性的制度环境建设
       3.4 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学制(层次)结构
       3.5 培育规范、畅通、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
       3.6 重视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评估
       3.7 促进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
      
       第四章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及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政府治理的特征及其局限
       1.1 传统体制的形成及特征
       1.2 现代体制的形成与特征
       1.3 现阶段高等教育政府治理制度的局限性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制度及其局限分析
       2.1 高等教育资源及其配置特点
       2.2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选择与对比
       2.3 现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的局限
       第三节 我国大学治理体制的局限性分析
       3.1 我国大学治理的演进路径
       3.2 我国大学治理体制的特征与生成逻辑
       3.3 我国大学治理的局限性分析
      
       第五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制度变迁
       1.1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地方化
       1.2 发展概况与制度特征
       1.3 现行制度安排的局限性分析
       第二节 创新视角下的制度探索与实践
       ——以凯里学院为例
       2.1 理念与定位
       2.2 现有制度框架下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2.3 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
       第三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3.1 以扩大办学自主权力为突破,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宏观管理体制创新
       3.2 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治理机制创新
       3.3 以健全开放办学体系为目标,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社会参与制度创新
      
       第六章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模式及政策设计
       第一节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总体特征及其演进趋势
       1.1 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历程特征
       1.2 体制总体特征
       1.3 制度演进趋势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框架设计
       2.1 中国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原则
       2.2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目标
       2.3 我国高等教育的制度框架设计
       第三节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机制与创新路径选择
       3.1 实施模式与策略选择
       3.2 渐进式推进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结束语
       4.1 本书研究的基本结论
       4.2 本书主要创新论点
       4.3 本书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