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与书摘 -书评中心 
             

书评详情                

磨剑三十年 通观三百年——浅评《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
关春巧

       疑古,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其发端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包括韩非子、孟子等诸子大家就已经开始了对古史的质疑,而后渐成中国的学术传统,影响深远。然而,形成一种理论、方法或学派,疑古思潮则是从明清之际开始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钱穆和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其中亦曾涉及疑古思潮,但是专门就三百年来疑古思潮的演进进行通史性梳理和研究的著作,学界并不多见。路新生教授花费近三十年心血,“磨”出了一部《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就全面性讨论清代与近代的疑古辨伪学风来说,本书可说是当今最完备的著作”(台湾史学家林庆彰语)。
       路新生教授的《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一书共六章,近六十万字,对三百年来的疑古思潮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回顾,上自明末清初,下至抗战前后,从理学清算到汉宋之争,从今文经学的兴起到崔述的疑古思想,从近代龚自珍、魏源、廖平及康有为的疑古论到胡适、顾颉刚、蒙文通的疑古新走向,脉络分明,蔚为壮观。
       路新生教授,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史学史、中国经学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路教授对疑古思潮的研究可以说是历时久远,几乎伴随了他整个的学术生涯,从研究生时的硕士论文,到博士论文,再到国家社科重大课题,不断深耕细作,渐成体系。作者在序中感慨道:廿八载之劳,一旦书稿杀青,恂恂而未能出辞,惴惴兮怵惕。其间所经历的冷暖自知溢于言表。林庆彰教授在序中也提到:“从清初疑古思潮追溯到理学的清算,亦即理学的自我批判运动,由东林士子从辟二氏入手,主张尊孔读经,弃形上而取形下,崇尚实学、实证、实践。近代史上的疑古思潮,追溯到近代知识分子的救亡图存,也讨论到清代经学的嬗变,与经世学风的勃兴。以上的论述模式倘若没有通贯整个清朝学术思想史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正是由于路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学术坚守,才形成了对长时段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功力”。
       路教授的史纲一书最早出版于十余年前,该书可以说是“旧瓶装新酒”,作者对十余年前出版的旧作进行了大幅的增补和修订。作者在序中曾梳理了新作的九大特点,比如,作者强化了对理学“形上之思”与“形下之用”的区分,并且指出理学的精华主要表现为它的形上之思,这部分思想主要袭取自佛老“二氏”,其形下之用则来自“自家”的传统文化——主要来自儒学。因为路教授有此一“形上”、“形下”的区分,明清学风大转型何以以“辟二氏”为津筏便有了一个学理上的坚强论据。再比如,书中批判地剖析了线性进化论,尤其着眼于其对于历史学发展的负面影响,重新凸显传统史学关注人和“人性”之长,克服当今历史学“见物不见人”之弊。再比如,清初学者戴名世原并不为学界所重视。这或许是因为戴氏早遭《南山集》文字狱迫害而罹难,其著述因此大部飘零散佚而使然。然而戴氏是清代最早重视老子研究的学者,开清代诸子学研究之先河,其地位不容忽视,故作者增补了戴名世学论一节。再比如,作者增补了“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的论述,该争论不仅深刻影响着明清学风的转轨,而且是理解理学向考据学推身移步之枢机所在。站在学术本体的立场来看,其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的“科玄之争”。等等。
       路教授的史纲一书,对三百年疑古思潮的回顾和总结是意义深远的,将有助于我们对疑古思潮三百年的兴衰进行总体的评价,从而有助于厘清疑古思潮所带来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关于疑古的争论在当今的学术界并没有消歇。李学勤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说法,他认为:痛感疑古思潮在当今学术研究中产生的负面作用,于是以大量例证指出,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相当多古籍记载不可轻易否定,我们应从疑古思潮笼罩的阴影下走出来,真正进入释古时代。这种提法一出,质疑纷纭。关于疑古的争论仍在继续,相信通过路教授的史纲一书,我们对疑古时代的看法会更加深刻,得出的结论也会更加理性。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